标准集团检测仪器行业资讯:在去年“双十一”前夕,中山市的知名企业欧普照明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检测风波。在电商平台的抽检中,京东采信国外检测机构出具的一份检测报告,直接关闭了该公司在京东的销售平台,并表示只有收到国内权威检测机构的合格报告后才能开放链接。

  随后广东质检院成立专家组对该公司产品检测,结果显示,产品并无质量问题。公司负责人表示,仅仅一个晚上直接损失营业额就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部分国家频繁告称中国出口产品检验检测认证不合格,借此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海外处罚甚至禁售,我国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调查了解到,我国检测认证机构存在小散乱现象,难以获得国际认可,企业凭借国内检测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进行申诉,往往在国际上得不到采信。

  国产产品外拓之路举步维艰

  广西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公司(简称“桂林国际”)驻澳大利亚分公司是经外经贸部批准的、我国首批50家境外投资带料加工企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经营,其产品销售收入连续3年位列澳大利亚同行业前三位,近年来销售额年均超过2.5亿澳元,其中低压建筑用电线电缆市场占有率接近70%。

  桂林国际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澳洲同行的不满,它们通过海关、税务等各种方式来干扰其正常经营,但未能遂愿。从2011年起,竞争对手们开始在市场上到处搜集桂林国际的产品给澳洲一家国际知名的德国检测机构检测。2013年5月,这家德国检测机构出具了一份关于PVC绝缘电缆不合格的委托报告,随后澳大利亚政府采信了这一结论,认定桂林国际在澳销售的电缆存在质量问题,计划实施处罚和禁止销售。

  驻澳大利亚分公司代表蔡晓萍表示,桂林国际的产品都是按照每类产品所适用的澳洲或国际标准生产,不少都有相应权威管理部门的批准使用证书。于是公司向德国检测机构提出异议,反复沟通无效后,去年3月,桂林国际决定提起诉讼,在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支持下,德国检测机构终承认误判。

  据了解,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屡屡通过检验检测认证手段设置“拦路虎”,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退运和通报。国家认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退运42120批,金额25.13亿美元;2016年1~9月,我国出口产品遭退运28717批,金额15.85亿美元,其中80%的退运是经过国外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检验或检测的。

  2015年,山东省一批2200吨大蒜出口到韩国被退回的新闻曾引起轩然大波。这批大蒜在国内经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质量检验认定合格,但是运抵韩国后,被韩国农管所认定为质量不合格,后只能以韩国政府授权的韩国农管所的检测结果为判定标准。

  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表示,当前,不少发达国家对外标榜开放市场,但在它们本国却只认可其指定或授权的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认证,形成“弹簧门、玻璃门”。比如中国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德国市场,就必须通过美国UL、德国TüV认证。

  “一些机构为迎合退运发起人的要求,出具不符合事实的检验检测报告,成为歧视‘中国制造’质疑‘中国质量’的帮凶。”广东省质检院院长陈锦汉说,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和贸易壁垒等手段无法达到限制中国企业的目的,便更多采用技术壁垒来挑毛病,“对于有怀疑甚至错误的检验结论,往往是采信并认定中国产品存在问题,这种先入为主的误判使得中国企业的外拓之路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