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纺织行业资讯:纺织新章法解读。本届政府上任以来新政频发,与之相伴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新常态’。”既然是“新常态”,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必然有新变化,受其影响,“新常态”下的实体产业发展也必将产生深刻变化。

究竟会如何变化,政策的调控方向剑指何处?按照目前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看,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

但是我们要看到,其实在欧美发达经济体是较少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指向,而发展中国家却相反。发展中国家往往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干预微观主体的投资和生产行为,以便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关键的经济政策目标之一。而未来我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纺织工业来说,产业结构调整也是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纺织工业的重要战略任务。

既然是调整就要有调整的“章法”,这种“章法”既要顺应行业发展的规律又不能不疼不痒;既要针对当前的主要发展矛盾精准施政,又要考虑到行业竞争力的维系;既要支撑短期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更要权衡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章法”至关重要。

2015年开年以来,纺织行业频繁出现新政、新规、新标准。先是海关总署调整出口退税率的产品清单、接着棉花进出口关税税率进行了调整,随后行业史上最严“环保法”出台、环保部修改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最近又颁布了“6月1日起毛皮服装、鞋靴等日用消费品降低进口关税”的政策……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生存越发艰难。

当然在一系列“紧箍咒”的频繁出台之时,也有许多促进行业发展的规划。比如宁夏就于今年年初出台了“纺织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石狮也出台了“纺织鞋服产业三年跨越计划”,新疆更是一波接一波的新政促进纺织工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广东省PTA项目环评下放市级、今年继续免收出口纺织品检验检疫费、质检总局出台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指导文件等利好消息对于提振行业信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行业于2015年以来也出台一些新标准,比如《产业用纺织品分类标准》于3月1日正式实施、家用纺织品起球新规、OEKO-TEX新标准以及针对婴幼儿、儿童纺织品的标准正在加紧制定等对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有的政策法规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适应当下的“新常态”。没错,新常态是带来了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但是与此同时也蕴含了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其既是转折点,也是新起点;既要攻坚克难,又要持续用力。对此纺织企业既要深入理解、统一认识,又要精准施策,主动作为,化挑战为机遇,牢牢把握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纺织工业应该说是最早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也是目前一切关于行业发展的所有产业政策的鼻祖和最顶级的国家战略政策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内外环境,诸多行业政策应运而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政策的出台却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道“紧箍咒”。

棉花政策:“零政策”是最终理想国

要说近年来最受争议的相关纺织的产业政策,当属“棉花政策”为之最。短短三年棉花市场经历了过山车的大涨大跌,遭受了数千元内外倒挂的棉价,棉纺企业关停死一片,棉农不买账、国储棉积累数千吨……棉花,这一重要的纺织原料仿佛如凤凰涅般经历了一次生死挣扎。

2014年,“直补”代替“收储”,纺织企业送了一口气,但是行业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目标价格的确定、储备棉的压力、棉农买棉难的现实情况等。按照中棉行协日前对对会员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企业运行总体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信心逐渐恢复,但是仍旧不是很乐观。

有企业反映,长期以来,棉花产业与纺织产业紧密相连,纺织行业的平稳运行离不开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棉花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带来了阻力。企业认为,不仅纺织行业要市场化,农产品也应走向市场化,仅依靠补贴和优惠政策的行业或企业生存的路会越走越窄。

正如棉纺企业反映的情况所言,中国要从纺织大国成为纺织强国,棉花品质和生产纺织产品同等重要。目前国家的棉花政策基本上是量化指标,没有质化指标,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纺织行业发展。所以,我国的棉花问题必须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尤其要围绕质量,在种子、种植、加工、加工工艺与设备、机采、检验指标等诸多方面进行开发,真正做到质量保证,成本适中,价格全球市场化。同时还要注意产业链中各环节要密切衔接,要将纺织厂的诉求及时传导到棉花加工、种植端。

除了企业反映的情况,有政策分析员指出棉花市场要最终实现健康发展应该彻底否定现行的棉花保护政策,包括收储政策、价格补贴政策、托底价收购等。该分析员认为:“这些政策的共同特征就是刺激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它势必造成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就算不增也减不了多少,使本来就过剩的产能继续膨胀。收储确实解决了棉农的卖棉难的问题,但是把这个难题转移给了国家,现在国家不收储了,改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它还要消化收储形成的庞大库存,棉企怎么可能像国储那样全盘收购超过国内需求的上市新棉?那么卖棉难的现象就会出现,到时候,棉花很有可能不是积压在棉商的手里,就是积压在棉农的手里,或者积压在国储库里。”

对于目前在新疆等地区实行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该分析员指出:“如果不设底线地进行全额价差补贴,棉农就可以以很低的价格销售来获取补贴;即使设定了补贴的市场价,新棉卖到市场价以下几乎是肯定的,棉农虽然能得到市场价与目标价之间价差的全额补贴,也是要亏损的。财政拿了那么多的钱来保护棉农的利益,结果却打了折扣,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其认为,必须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彻底取消并不再出台任何形式的棉花保护政策,方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

新环保法:加码“生死线”

除了棉花政策,还有一项法规从去年开始就受到行业的持续热议,那就是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并确定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紧接着环境保护部出台了《环境保护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环境保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暂行办法》等4项配套文件,这些文件让法律规定的法则不再是空中楼阁,也就意味着今后企业的违法成本将会非常高。

一法四规增加了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这还不够,不久之后,国务院又发出了文件——《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文件指出要“不留监管死角、不存执法盲区,向污染宣战”“坚持重典治乱,铁拳铁规治污,采取综合手段,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有效解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和地方保护问题”,再次表明了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的决心。

分析指出新修订的环保法有三严:一是对企业要求更严,特别是首次规定“按日计罚”的严厉措施,将会给污染企业以从未有过的最大违法成本;二是对地方政府要求更严,明确了环保直接与干部考评挂钩;三是对监管部门要求更严,列举了九种失职渎职行为,并规定了严厉的行政问责措施。

印染行业一直是所有工业中的污染大户。根据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在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纺织业废水排放量23.7亿吨,居第3位,其中主要是来自印染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7万吨,居第4位;氨氮排放量1.9万吨,居第4位。十大水系监测的97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1%、25.3%和11.6%。其中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辽河、淮河和海河水系均IV-V类和劣V类断面总数超过50%。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污染最重。

现在国家对印染的准入政策越来越严格,废水间接排放标准提高到CODCr200mg/L,敏感地区甚至到了CODCr60mg/L。业内专家指出“新标准相对国内印染实际情况是非常严苛的,但是目前国内先进印染企业基本已经可以完全达标,有的甚至做到了间接排放COD为150mg/L。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印染企业来说压力还是非常重。”

面对严苛的排放标准,企业自救是必然选择。有消息指出绍兴地区已有90多家印染企业通过废水排污权抵押的形式,从银行贷款16.6亿元进行环保融资;浙江萧山地区的印染企业的排污系统也按照要求进行了全面升级,

现在环保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生死线,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许多地方文件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加大监管力度,未来纺织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说环保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毕竟“新常态”下的发展要的是质量,只有高质量,未来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