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染整后加工中,染料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它是衡量染料质量的重要指标,考核内容主要有耐光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耐熨烫色牢度等。
 
影响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纺织品的摩擦色牢度分为干摩擦色牢度和湿摩擦色牢度两种。前者是用干的白布摩擦染色制品,观察白布的粘色情况;后者是用含水100%的白布摩擦染色制品,观察白布沾色情况。织物的摩擦褪色是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染料脱落而引起的,湿摩擦除了外力作用外,还有水的作用,因此,湿摩擦一般比干摩擦牢度约降低1级左右。
织物的摩擦色牢度决定于浮色的多少,以及染料分子量的大小、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染料渗透的均匀度、染料在织物表面的粒子情况等。如活性染料,染料与纤维是以共价键充分结合的,其摩擦色牢度便高;而不溶性偶氮染料,当染色处理不好时,部分染料成不溶状态,它们机械地附着在纤维表面,其摩擦色牢度低,如浮色去除不净,摩擦色牢度就更低;若染料分子大(如硫化黑),染色后染料在纤维表面,易形成大颗粒染料浮色,加上染料浓度一般偏大、使摩擦色牢度降低,特别是大多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在水分存在下,更容易被破坏,故湿摩擦色牢度比干摩擦色牢度要低一些。
 
检测标准
纺织品的检测标准有以下几种:ISO 105-X1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JIS L 0849—1996《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ADP ISO 105-X12:93)》、DIN EN ISO 105-X12-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AATCC 8-2001《耐摩擦色牢度: AATCC摩擦仪法》、 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检测原理
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的纯棉标准摩擦布(棉贴衬)和一块湿的纯棉标准摩擦布(棉贴衬)按规定的压力、速度进行摩擦,后对摩擦布的沾色用灰色样卡进行评级。
 
检测方法
(1)试样准备:织物大小为100mm×40mm的试样一块,正面与一块大小为100mm×40mm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沿一短边缝合。
(2)用夹紧装置将试验样品固定在试验机底板上,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仪器的动程方向一致。
(3)干摩擦:将干摩擦布固定在试验机的摩擦头上,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运行方向一致。在干摩擦试样的长度方向上,在10s内摩擦10次,往复动程为100mm,垂直压力为9N。
(4)湿摩擦:更换试样,用湿摩擦布按第(2)步骤所述重复操作。湿摩擦布必须用三级水浸湿,并放人滴水网或使用轧液装置 ,使其含水量在95%~105%,摩擦结束之后,在室温下晾干。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是指着色试样分别与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然后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的测试。测试结果分为5级,5级最好,1级最差。
 
注意事项
1.余液中含有残留染料会使衬织物的沾色加重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检测结束后,应注意充分清洗试样。
2.如不连续试验,排尽机内水,切断总电源。
 
色牢度的评定
1.目测评定
以试后样与原样两者之间以目测对比色差的大小为依据。使用到:灰色样卡(耐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用灰色样卡评定上述摩擦布的沾色级数,须取沾色严重的那个等级。
2.色牢度仪器评级
我们在检测摩擦色牢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中、深色的棉、麻及其混纺类产品的耐湿摩擦色牢度,绝大部分都在2~3级以下,低于通用标准的要求。
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染料直接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耐湿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不理想。二是不溶性偶氮染料对纤维素纤维产品染色,其耐摩擦色牢度不理想。三是活性染料染色的纤维织物在耐湿摩擦色牢度试验会引起颜色转移。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与染色的深度紧密关联,这其中染色时染料的过饱和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改善方法:
染色前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适当的前处理,如丝光、烧毛、纤维素酶光洁处理、退浆煮炼、漂白、洗涤、烘干,可以提高织物表面的光洁度和毛效、降低摩擦阻力、减少浮色。
部分深色的轻薄型织物的干摩擦色牢度达不到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有:轻薄型的织物(通常都是合成纤维或丝绸类织物)的试样表面,由于织物结构比较疏松,在进行干摩擦时,样品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随摩擦头的运动而发生部分滑移,使摩擦阻力增大,且摩擦效率提高。但在进行湿摩擦时,情况则与纤维素纤维完全不同。由于纤维的吸湿性极低或水膨化效应不明显,且水的存在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这使得此类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要明显优于耐干摩擦色牢度,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纺织产品的干摩擦色牢度应优于耐湿摩擦色牢度的概念形成明显的反差,并经常造成人们的疑惑。
部分表面粗糙或磨绒、起毛类织物,包括涂料染色和印花类产品的耐干摩擦色牢度达不到标准的最低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织物表面的绒毛与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并不是平行的,从而使摩擦头在作往复运动时摩擦阻力增大,使这类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
 
影响摩擦色牢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如下:
颜色脱落沾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纺织品上的染料脱落或掉色,沾染在摩擦物体表面;另一种是染色纤维脱落,粘附在摩擦物体表面。实践中,染料脱落是沾色的主要原因。
不同纤维的微结构和形态结构不同,染料扩散速率和透染程度也不同,因此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固色率和分布也不同。固色率高,水解染料量少,易于洗除,摩擦牢度也较好;纤维表面光洁、组织结构平整和摩擦因数低,同样也可以改善摩擦牢度。常见的几种组织结构的织物,其摩擦因数大小顺序为: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
某些轻薄型织物(合成纤维或丝绸类织物),由于织物结构相对比较疏松,干摩擦时,样品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跟随摩擦头的运动而发生部分滑移,从而使摩擦阻力增大,且摩擦效率提高。但在进行湿摩擦时,其情况则完全不同。该类纤维的吸湿性极低,水膨化效应不明显,且水的存在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导致其湿摩擦牢度明显优于干摩擦牢度。至于某些表面粗糖或磨绒、起毛织物,在干态条件下,其表面粗糙、坚硬,摩擦阻力大,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